临淄:把党的声音搬上“手机”
贯通融媒体、文明实践“两个中心”“临淄云” 下载二十多万次
2019-02-25 11:28:12 作者:杨帆
字号:   打印

□记者 张厚新 通讯员 崔立来 张丽艳
  “打开手机就能看,还能直接给区长提建议,史无前例。”
  “身在北京心在临淄,看着家乡的变化,特别自豪。”
  ……
  11万次的点击量,上千条留言,通过融媒体中心的现场直播,刚刚开完的临淄人大政协“两会”得到了众多群众的关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哪怕在外地工作的临淄人,打开手机就能同步看直播。
  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告诉记者:“借助媒体融合,临淄贯通融媒体和文明实践‘两个中心’,与群众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融媒改革激发活力 一条新闻15分钟发布
  走进临淄区融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目光立即被中间的大屏幕所吸引。“一条新闻从采编到发布,可以在这个屏幕上全程体现,事件发生15分钟,手机APP上就能发布,电视、报纸、微信等深度报道随后跟进。”刚刚忙完直播的新闻中心主任赵新丽介绍说。
  从去年5月底,临淄区启动融媒体中心建设,7月份出台《实施意见》,到11月8日记者节当天,正式揭牌成立淄博市第一家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新闻采编流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每天热点资讯自动汇集,利用舆情监测平台,一万多个网站,一千多个论坛贴吧,所有的官方微信的舆情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归类汇总。通过统一调度指挥,线索发现、选题审核、稿片共享、采编调度、一键发布、通联管理等核心功能进一步加强,内容生产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
  “每个记者都安装了手机工作客户端,报题、写稿、审片等都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完成。随时定位外派记者的位置,遇到紧急突发新闻,第一时间调度赶到现场。”赵新丽告诉记者。
“两个中心”贯通互融 线上线下一体推进
  “亲朋好友们在手机上就能观看我们的婚礼啦!”新郎单提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1月29日,又一场文明实践婚礼在朱台镇文明实践中心礼堂热闹举行,这也是临淄融媒体中心直播的第二场文明实践婚礼。
  借助区融媒体中心,临淄区开发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互联网云平台——“临淄云”,纳入六大板块。其中的“媒体云”板块可以对新闻资讯第一时间进行发布,直播、回放各类节目。“文明实践云”版块可以提供各类志愿服务供需信息,并对志愿服务自动生成记录,项目发起、志愿者招募、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认定全部实现“线上”管理。
  在线上收集群众各种诉求,为线下的实践活动提供“菜单”,融媒体中心、文明实践中心共同建设、互为补充、联动发力。“您已参加了9.5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临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国爱梅指着手机上的提示信息介绍说,临淄区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党员干部每年参加志愿服务至少20小时”。自去年10月份临淄云上线以来,已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47个,合计时长达3.2万余小时。
引导服务群众 一云在手信息全有
  “以前种菜靠经验,现在跟着‘农保姆’学,这叫‘傻瓜式’生产。”皇城镇菜农李强所说的农保姆也是临淄云中的一个板块,上千名技术服务人员可以在网上网下随时解答种菜的各类难题。
  动动手指,解决问题。除了“农保姆”,“81890”版块同样吸引了高点击率。“81890”谐音“拨一拨就灵”,“请公示博临路修路计划”“咨询大棚证去哪里办理”……平台上汇集的群众问题五花八门,每一条都得到了妥当的回复与办理。
  目前,“临淄云”下载使用人数已超过20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和技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提供新闻资讯、文艺演出、热线服务、志愿活动和科技培训等多样化服务,真正实现了“一云在手,信息全有”。
 


        责任编辑:杨帆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 05024485 号 淄博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