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网讯(□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 记者 王奇)在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文昌大道上,一块块黄色的长方形砖块犹如经历过风霜洗礼的战士,一字排开,守护着人行道。来往的行人很少会发现,这些砖和平常铺的砖不同。但是有细心的过路人会看出些许不一样,无论是外形还是质地,这些砖都散发着独特个性,因为这些砖是--固废赤泥砖,来自于一家涅槃重生的企业,天之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初,天之润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成功破解赤泥难题的企业。但尽管如此,生产出的赤泥砖却被市场拒绝无数次,总经理于克福早有了放弃的打算。但他总是想再等一等,不想轻易放弃。
去年9月份,山东九强集团成为了第一个与天之润签了订单的企业,这些砖将用来铺设文昌大道。这之后,订单源源不断......市场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企业能够“起死回生”,于克福不无感激地说,这一切都归功于淄博市科技局在去年8月的“雪中送炭”。
时间回到两年前,天之润作为一家建陶企业,面对环保压力,全线停战。转型升级,才能保住企业。可是除了建陶,企业还能做什么?干了38年建陶的于克福想到了离企业不远的赤泥山。这些赤泥污染不小,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如果能利用起来该多好。凭着多年的建陶生产经验,他想到了用这些赤泥生产固废赤泥透水砖。但这道难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无法解决它,一个做建陶的企业能办到吗?
“这就是一个0到1的过程。”于克福说。2016年,企业找到了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乐红志博士作为合作伙伴。经过近2年的研发,2018年初,在经过千百次的试验后,赤泥含量50%-70%的赤泥透水砖在天之润问世并投入批量生产。而新一代的赤泥砖也在不断研发中。
走进天之润的展厅,这里罗列着上百块因为试验作废的砖,为了做出一块成型的赤泥砖,于克福一直在努力地更改技术和配方。他拿起一瓶矿泉水,倒在了一块棕红色的透水砖上,瞬间,这些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记者用手去触摸砖块,竟然没有潮湿的感觉。“我们用了2年时间,破解了赤泥难题,可是市场却完全不认可。这真的让我们太沮丧了。”于克福说。
就在企业走投无路的时候,去年8月初,淄博市科技局局长于秀栋来到了企业,他视察了企业的生产车间,认真查看了检测数据,于克福告诉记者,当时都不抱有希望了,但还是非常认真地把企业生产的透水砖介绍给了于秀栋。“于局长问了我们10多个问题,他大声地说这么好的创新怎么能埋没,这样的企业必须大力支持。我们以为只是客气一下,没想到接下来,市科技局的人员多次来企业调研,了解生产情况,这让企业看到了希望。”于克福激动地说。
2018年8月份,市科技局帮助天之润成功地加入到资源综合利用联盟,顺利地进入了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创新“双十”计划名单,并拿到了100多万元的政策扶持资金。在市科技局的大力举荐下,同年11月份,企业生产的固废赤泥透水砖又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循环经济创新成果。随后,企业开始复苏,越来越多的考察团来到企业学习,订单纷至沓来。
在天之润的生产车间,一套崭新的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已经全部就位,准备开始生产新一代透水砖。这套设备完全是企业自主研发,企业还组织了技术联盟,对设备的每一个部位都做到了精益求精。于克福告诉记者,这些技术将不断升级,透水砖可以形成产业化,帮助淄博市解决赤泥污染难题。
“这些固废赤泥透水砖抗压强度是普通砖块的2-3倍,透水性极好,这些砖消耗的都是固废,节能环保又可以资源循环利用,成本与普通黏土砖不相上下,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越来越有信心。我们现在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还申报了十多项科技创新项目,有了市科技部门的扶持,我们相信天之润可以做大做强。”于克福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夏侯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