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彦夫
2019-07-25 09:12:56 作者:夏侯宏颖
字号:   打印

  淄博新闻网讯(□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 记者 张厚新)朱彦夫,1933年出生于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作为一名老兵,朱彦夫始终保持着战士本色。与敌人战斗,与贫穷战斗,与命运战斗,虽然饱经磨难却从不认输,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出自己的“极限人生”。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少年从军,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
  朱彦夫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10次负伤,3次立功。1950年12月,朱彦夫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他所在的一个连,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然坚持与敌人拼搏。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人,这就是朱彦夫。当他在长达几十天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是躺在西安陆军医院的病床上。他这才发现自己已没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视力模糊。
  在建设乡村的战场上,他拖着伤残之躯,带领村民治山修水库、脱贫致富。
  1956年,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特护待遇,回到家乡。1957年,全村8名共产党员,一致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肩负重任,带领乡亲们开始战天斗地,与贫困作战。上任伊始,朱彦夫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爬着,躺着,跪着……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逐门逐户察访民情。治山、治水、造田、架电。一个个山里人想都没想过的大工程,在张家泉热火朝天地展开,经过二十五个春秋,终于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与命运搏斗的战场,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生活自理,并创作出了激荡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生命之作。
  刚回到家乡时,朱彦夫为了练习生活自理,来家8个月,就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子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用药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终于成为胜利者;1982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以超常毅力,用嘴衔笔、残肢抱笔,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在写作过程中,光字典就翻烂了四本;光书稿纸,用了够半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为《极限人生》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等称号,被誉为“永远的战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2014年3月26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举办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颁奖仪式,在央视800平方米演播室隆重举行。淄博市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同志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责任编辑:夏侯宏颖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 05024485 号 淄博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