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记者 梁立新
“这次执法检查措施硬、标准高、纪律严、效果实,是我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史上极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重拳出击、对症开方、表里兼顾、标本兼治,让人大监督工作长出牙齿,凸显了权力机关的独特作用。”
……
在7月26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对这次检查给予高度评价。
监督权是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狠抓系统性制度创新,研究出台了总体工作要求,提出构建“五大新格局”、建立“六项新机制”,人大监督工作新机制就是其中一项。开展环保“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是市人大常委会落实人大监督工作新机制的“第一仗”。
这次监督着眼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进中央、省环保例行督察及“回头看”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根据市委要求组织开展的。
为组织好这次检查,6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研究制定执法检查方案并及时报告市委,市委书记周连华专门作出批示:“很好,执法检查督导各区县认真坚决解决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主任和秘书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成了11个执法检查小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担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委室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市人大代表1名、市生态环境局县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各1名、环保专家1名、环保志愿者1名、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1名、记者1名;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县,对中央、省环保例行督察及“回头看”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逐一进行检查,对每个整改事项严格核实,由副组长、市人大代表、环保志愿者、市生态环境局副县级干部和环保专家5人共同签字为准,组长负领导责任。
为保证执法检查工作顺利进行,7月12日,对全体执法检查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解读了本次检查的问题清单,山东理工大学法学专家对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作了法律辅导,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动员部署,各执法检查小组进行了学习讨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7月15日至21日,各检查组对11个区县进行了实地检查。按照“一个问题,一张表格,一份清单”的工作要求,对问题清单进行了细化优化,对涉及信访件以及面上反映问题采取了重点抽查方式进行,将中央、省环保例行督察及“回头看”督察发现的问题拆分成每一个具体检查点位,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方案、问题清单和检查路线。采用明查与走访相结合、日查与夜查相结合、现场检查和查阅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聚焦问题关键环节,逐一核实比对,保证了检查工作客观严实。共计检查各类问题182个,检查企业197家,查看点位319个,开展夜查企业41家,回头看15次,走访群众152人。
第四检查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日志中写道:7月17日,早上头上冒着哗哗啦啦大雨,脚下是淹没脚背的积水,按时到达集合点。白天查访小企业奔波了一天,又接到晚上夜查任务,大家毫无怨言,积极投入夜查的准备工作中……顶着满天繁星,带着一身疲惫,可是心情是愉悦的,辛苦了一天,用不同的方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检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进行着蓝天保卫战。
这次检查,遵循“办一件成一件”工作标准,建立了当天检查、当天研究分析、当天汇总的日清日结检查机制,每天一汇总、人人都发言,有不同意见坚决不放过。
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负责同志介绍,本次检查强调监督实效,对检查发现的33个未达到整改序时进度的问题,将报经市委同意后在《淄博日报》等市级媒体上公开曝光。同时,抄送市政府、市监察委,并由市政府牵头有关执法主体部门在一周内依法拿出处理意见。对表决通过的处理意见报经市委同意后,有关执法主体要在一个月内处理到位,并在媒体上统一公开处理结果。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让人大监督工作“长出牙齿”,取得实效,是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追求,目的是最终使人大的监督工作取得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