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承琳 通讯员 袭楠
在山东卓意玻纤有限公司,一辆辆装载机器人正穿梭在生产车间,装卸过程井然有序。记者上前打探得知,这是企业投资近千万元新上的自动化装卸机器人项目。
“过去装卸环节人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存在潜在不安全因素。现在好了,企业通过技改不仅释放了大量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本质安全水平。”公司安环部经理王清华如是说。
在沂源,像卓意玻纤一样享受着技改“甜头”的企业越来越多。究其缘由,还要从该县开展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说起。
沂源县现有工矿商贸企业469家,从业人员27135人,辨识风险点7035处,其中较大以上风险1430处。紧盯企业重点环节和较大以上风险,抓住遏制重特大事故“牛鼻子”,对做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自2017年全省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以来,沂源县以“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实现企业本质安全”为目标,突出“人员素质提升和科技兴安”两个重点,多措并举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该县对企业开展“诊断式”培训服务,抽调27名专家组成辅导组,分10个相近行业逐家企业逐台装置进行辨识分析,针对企业不同生产工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动员全员参与创建运行双重预防体系,通过培训,让一线员工积极参与设备危险源辨识,深刻认识自己从事岗位作业活动及设施设备可能造成的伤害,认真制定管控措施。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关键在于企业观念的转变,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亦是如此。在指导企业开展“双体系”创建过程中,该县要求企业充分结合自身管理实际,优化“双体系”内容,确保运行到位。一是指导企业优化各级检查内容,突出一线职工对重点装置部位和关键工艺环节的巡查检查,确保日常检查不走形式。二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对重点环节、部位开展工程技术改造。同时,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建立巡查系统,在重要装置部位、重点环节编制了二维码,扫码即可显示风险管控措施和装置设备主要参数,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融合。
为抓好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外来施工等重点作业环节安全监管,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该县将风险点一律直判为重大风险,实行提级管控。要求企业每天上报开停车、检维修、特殊作业、外来施工环节工作开展情况,县应急局安排驻厂安监员在现场盯守确认,对于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坚决不予开工。同时,对企业开停车、检维修等环节,县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检维修、开停车方案进行审查,确保落实到位。
如今,一条符合沂源实际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之路日臻完善,夯实着该县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带动着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来,该县隐患排查治理数量和职工三违行为数量实现“双下降”,一般行业领域连续三年“零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责任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