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桂建明
2月17日,正月初八,记者来到临淄区敬仲镇李家东村,淄博绿满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延强正在小麦田中巡查,计划初春的田间管理。
“冬季雨雪较多,麦田里墒情保持得很好。你看,大多数麦苗属于壮苗,对小麦返青非常有利,为小麦高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对今年增产信心非常足!”李延强蹲下身子,拨拉着土说:“土壤很实,含水量高,特别有利于小麦下一步返青。”
为了防止出现小麦冻害,压实土壤,李延强耕种土地时,就在旋耕机上加装了镇压机械;播种时,在播种机后面也安装了镇压机械;入冬前,又用拖拉机拉着镇压机械进行了一遍镇压,“播前、播后、越冬前三次镇压,使土壤内松外实,保墒、保水,有利于小麦苗齐,有利于分蘖,能最大程度降低冻害。”
“麦地最怕无雪的干冷,温度极低的寒风侵袭虚松的小麦根部,极易冻伤麦苗。‘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对小麦就如棉被一样,这个冬季三场有效降雪,对小麦起到了保温、保水的作用,给小麦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市农科院农业专家耿军细心地解释。
麦田中浅埋的滴灌带,对小麦墒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改进过的滴灌带特别好用。3500亩地,两个人一周就能浇完,省工省水;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也节省了化肥。”李延强说。
去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正逢天气大旱,李延强的滴灌带发挥了巨大作用,大豆亩产125公斤,玉米亩产675公斤,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省农业农村厅去年12月14日发文公布,我的‘浅埋滴灌小麦玉米周年一铺两用配套集成技术’作为农业新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案例今年在全省推广。”李延强开心地说,去年全国各地来学习的有6000多人次,经他的手在全国推广应用了12万亩左右,几十个滴灌设施厂家来找他合作,光定制滴灌带他就赚了三四十万元。
“我种的3500亩土地,都安装了滴灌带,小麦、玉米、大豆都实现了苗齐苗壮,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李延强说,3500亩地除去成本每年赚245万元左右,“我种地赚了钱,带动了周边20多个种植户专业种粮。”
据了解,我市冬小麦种植面积150多万亩,由于去年秋天气温较高,种植时间不一。“今年小麦丰收基础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针对不同情况,市农科院农业专家耿军提醒种植户,种得晚的小麦,要加强水肥管理,晚浇返青水,避免降低地温,影响小麦返青,尽量不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水;年前没来得及打除草剂的麦田,2月底3月初要及时打一遍除草剂;种得早的小麦,如出现旺长,要在小麦返青前及时镇压;3月中旬,气温回升,小麦要浇返青水;小麦返青未起身时,及时防治小麦纹枯病,用植保无人机喷防,每亩兑水量不能少于5升,保证药液喷到小麦根部,才能起到防治作用。
编辑:王磊
二审:王磊
终审:冯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