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唐口遗址位于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东南。2008年,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前夕的文物调查中,一处隐藏在岁月深处的大型文化遗址在这里渐渐浮出。
这片区域东北距高青县城约12公里,北距黄河18公里,周围是地势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厚厚的文化层距地表1.8—2.8米。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高规格祭坛等,仿佛是一本等待人们去解读的厚重史书。
■铭文不多,但信息很丰富
经过细致勘探,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让考古专家们惊叹不已。这里有用于祭天的神坛,有驷马战车,还有大量青铜礼器、刻有卜辞的兽骨,这些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珍贵线索。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青铜器格外引人注目,它后来被命名为“引簋”。这件引簋可不简单,上面铸有铭文,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铭文大意是,在正月壬申日这一天,周王在宫室内召见了一位名叫引的人。周王对引说:“引啊,我曾经任命你继承先祖的职位,让你统领齐国的军队。今天我要重申这个命令,还要赏赐给你一把彤弓、百发彤矢、四匹马。希望你能够好好整备车马,在战场上可不要有任何败绩啊。”引听完周王这番话后,赶忙叩拜,心中深深铭记着王的恩赏。后来,引用他在追击敌军时缴获的兵器精心铸造了这件簋,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世代使用它。
要知道,在古代能够被赏赐彤弓、彤矢,这是身份地位极高的象征,相当于诸侯级别了,就连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所受到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从这件引簋及其铭文内容,我们不难想象引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以及他所肩负的使命,同时也能从中窥探到西周早期齐国与周王室之间的紧密关系。
主持此次考古发掘的山东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郑同修,在对陈庄城址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该遗址具有“五个第一”的重大价值。首先,它是第一次在山东发现的西周早期城址。其次,第一次发现西周的贵族墓葬,通过墓葬中的陪葬品、墓葬规格等,能够深入了解西周时期贵族的生活方式、丧葬习俗、社会等级制度等内容。第三,第一次发现了西周的祭坛,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坛遗址。这个祭坛从平面看中心是圆圈,其外是方圈,方圈外由多个形状不同的圈环环相套。祭坛由九层颜色深浅不同的花土夯筑而成,象征天有九层,即古人所谓“九天”“九重天”。这在讲究周礼的时代,这样的祭坛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第四,第一次发现了与姜太公直接相关的铭文铜器。姜太公是齐国的开国之君。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铜器上有铭文提及“齐公”,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齐公”就是姜太公,铭文的作器者应是姜太公的后辈,为祭祀太公而命人铸造了带有铭文的青铜礼器,这些无疑为研究姜太公的生平事迹以及齐国早期的历史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极为关键的线索。第五,第一次发现了西周早期的刻辞卜甲,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神秘祭坛能否证明不辰的不臣?
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对该遗址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遗址中发现的祭坛,与齐哀公被烹杀可能有密切关系。齐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桩令人痛心的事件,齐国东部邻国纪国的国君纪侯诬陷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哀公,当朝天子周夷王听信纪侯的谗言,竟用大鼎烧开了滚烫的水,将齐哀公直接扔进鼎里煮了。
烹杀齐哀公,这在齐国历史上是惊天大事。周夷王为什么要烹杀齐哀公?纪国国君告密的内容是什么?现有史书没有发现记载。
齐哀公被烹之后,周夷王立齐哀公的弟弟静为齐国国君,即齐胡公。这引起了齐国内乱,齐胡公于是将都城由营丘(今临淄)迁往薄姑。薄姑在哪里?说法不一。陈庄—唐口遗址有可能就是当初齐胡公迁都的薄姑。
如果陈庄—唐口真的是薄姑,那么,这个地方出现的祭祀天坛有可能就是齐哀公所为。根据周代礼制,只有天子才有祭天的权利,齐国是诸侯国,修建天坛无疑是严重的越权行为。齐国为什么要祭天?齐哀公名不辰,难道他真的有不臣之心?
陈庄—唐口遗址墓中的主人到底是谁?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除了“齐公”字样,还有“丰啓”“引”。他们又是谁?
据了解,周公东征时灭掉了一个名叫“丰”的伯国,并把这块土地分封给了姜太公后裔中的一支。古人常以封地为姓,“丰啓”很可能就是当时受封的齐国贵族,是姜太公的后代。
“引”为什么会深受周天子厚爱?铭文说明他的统帅身份是周天子直接任命。管理齐国的军队,不是齐国国君任命,而是周天子任命,专家推断这位“引”并不是齐国人,而是一个外来者,有可能就是当初齐胡公迁都薄姑,“引”是周天子任命为统帅负责保护齐胡公的。
现在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以上推测,或许纪国国君对周夷王进的谗言就是举报了齐国祭天的行为,这样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周夷王一定要除掉齐哀公,而且是用烹杀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
■大胆地假设 小心地求证
陈庄—唐口遗址因其丰富的出土文物和重大的历史价值,在考古界引起轰动。它先后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为“2009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对该遗址作了如下点评:“陈庄—唐口遗址地处齐国近畿地区,如此高规格的遗存集中出土,使人有理由把它们与齐国早期权力中心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考虑。”许宏的这番话点明了该遗址出土文物的高规格以及与齐国早期权力中心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密联系。这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该遗址对于研究齐国早期历史的重要性。
按照最初的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是要经过这个遗址的。如果按照原计划施工,这个承载齐国早期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遗址将会遭受毁灭性破坏,无数珍贵文物可能永远消失。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原主任李伯谦深知该遗址的重要性,他专门致信时任山东省政府主要领导,详细阐述了遗址的历史价值以及保护的紧迫性。在各方积极协调下,南水北调工程最终改道,遗址得以保全。
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陈庄—唐口遗址进行二期发掘,发掘成果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这次发掘成果填补了山东周代考古的多项空白:第一,厘清三处夯土基址的营建、使用、废弃过程,对解读城址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新发现的四座甲字形大墓以及五座小型贵族墓,形制与往年发掘墓葬基本一致,结合出土器物推测,年代大致为西周中期。通过对M39铜鼎铭文的初步释读,墓主应与“引”密切相关,与M35墓主为同一家族。第三,本次发掘为探讨遗址使用性质的历时性变化提供了新证据。陈庄—唐口一带早期是以城址、大型宫殿、祭坛为主体的城邑聚落;西周中期以后,城址内生活设施废弃,转为齐国贵族陵园;春秋以后降为普通环壕聚落。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文物考古、学术研究,尤其需要这种精神。2024年6月,陈庄—唐口遗址启动三期发掘,期待有更多的惊喜与收获。 (全媒体记者伊茂林)
编辑:张剑
审核:伊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