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耿雪
11月27日,室外寒风阵阵,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以下简称“陶琉馆”)内却温暖如春。游客们在此放慢脚步,悉心观赏着里面的每一件展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碰撞。
“我喜欢逛陶琉馆,经常和朋友把约会地点选在这里。”市民陈晓丽从事设计工作,她告诉记者,现在的陶琉馆在展陈设计方面越来越时尚,服务也变得多样化了,就像国内很多一流博物馆一样,充满了文化休闲的气息。“在这里既能看到珍贵的文物展出,又能领略当代陶琉名家的艺术风采,还能在优美、时尚的公共区域拍照、打卡。”陈晓丽说。
“越来越多人爱上博物馆,离不开我市在博物馆差异化发展、盘活文博资源、倾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博物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通过展览焕新、服务创新、文创上新和环境更新,积极推动“博物馆+”融合发展战略,让博物馆建设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文化惠民举措的落地实施,参观博物馆愈来愈成为游客休闲、学习的不二之选。为此,全市博物馆积极盘活馆藏资源,开门办展,让“沉睡”在库房里的藏品“活”起来。今年以来,全市博物馆累计举办各类展览400余场次,接待游客达700余万人次。
如何才能承接住这股流量?提供“更有温度的文博服务”非常重要。“每逢周末、节假日,我们陶琉馆的志愿讲解员都会做好随时到岗的准备。每次讲解结束后看到游客们满意的神情,内心都会感到特别的满足。”来自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志愿者翟晗表示,要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其实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试,这对志愿者来说既是能力的提升,也是对游客的负责。
“目前,我们已拥有‘小齐苗’‘编办红’‘陶风琉韵志愿服务队’等不同品牌的志愿服务队伍,仅国庆假期期间,全市就有百余支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游览讲解等服务。”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建立了重点景区督导专员机制,在节假日期间对我市重点景区(博物馆)实行“一对一”挂包,以保障场馆运行更加安全便利、文博服务更加专业。
随着我市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多,门类的日益丰富,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也日益凸显。11月26日,来自聊城的300名高中生走进山东百年课本博物馆,开启了一段研学之旅。“太让人意外了,没想到我们的课本也有这么丰富的历史。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也明白了现在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市经省文化和旅游厅备案的博物馆总数达到了90家,位居全省第三,平均每5.2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为了让博物馆更好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我市统筹博物馆资源,把研学游作为文博产业发展的引爆点和主攻方向,设计了包括齐文化、陶琉文化、黄河文化等在内的7大主题研学线路。鼓励博物馆开发特色研学课程,年均开展各类主题社教及研学活动3000余场。打造“家门口的文博盛宴”,常态化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举办公益文化课堂、研学活动300多期……博物馆已然成为人们的精神粮仓。
今后,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三提三争”的生动实践,持续推动博物馆文化惠民,以文旅融合的“博物馆力量”,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淄博城市形象,为“五个淄博”建设贡献文博力量。
编辑:孙鹏
审核:刘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