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秋云
挑本喜欢的书,窗边静读。文字跃然眼前,读完小憩,抬眸见孝妇河湿地公园里的河面波光闪耀,身心仿佛被“氧”充满。在淄博张店段的孝妇河湿地公园河畔,一座新建的城市书房坐落于山水之间,成为了市民“充电”休闲的好去处,它也是淄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鲜活映照。
淄博公共文化服务何以成为群众“心灵港湾”?据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完成48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提升,打造了69处“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完工242.38公里。完成周村古商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
在孝妇河湿地公园城市书房,市民刘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淄博的文化氛围和品质,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她说,图书馆与城市书房数量增多、分布更广,为游客和市民打造了宁静的文化空间。在这些空间里,人们可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许多市民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感觉身心得到了放松和滋养。
2024年,全市新建15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这些新建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各具特色,有的注重传统文化展示,有的重点推广现代艺术,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市民们对这些新空间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它们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还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我在孝妇河湿地公园观看了‘齐舞·悦动’的百姓大舞台节目;在淄博图书馆参加了主题为‘火星、星系与彗星:宇宙中的生命与起源’的天文科普报告会;还在淄博文化广场参与了非遗学习活动……”2024年12月24日,在淄博文化广场,市民小娜掰着指头数着她参加过的群文活动。
从“齐舞·悦动”到“四季村晚”,从“追光海岱楼·奇妙淄博夜”到“齐学艺”市民夜校,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了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也展现了我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活力。在采访中,市民王女士激动地说:“淄博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精彩的文化活动!每次看到这些表演,我感觉自己更爱这个城市了。”另一位市民李先生则表示:“这些文化表演让我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自豪地向外地朋友介绍我的家乡。”这些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体验,更让他们充分领略到了淄博的民俗文化魅力。
“淄博已在周村古商城、齐文化博物馆等知名景点建成了10家主题邮局,服务游客达80万人次。”2024年12月20日,随着周村古商城主题邮局的投入使用,淄博已建成10家主题邮局,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区县主题邮局的全覆盖,一个个主题邮局成为游客网红打卡的热门地点。去年以来,淄博的网红打卡地不断涌现,这些特色景点经过精心设计和打造,满足了游客的拍照和分享需求,成为淄博旅游的新亮点。同时,热门景区周边的道路持续优化,公交线路进一步覆盖,出行便利性显著提高。景区内公共厕所焕然一新,休闲设施如休息亭、观景台等布局合理,还有越来越多舒适的住宿选择,包括酒店和特色民宿,全方位保障游客拥有优质的旅游体验。
2024年,是淄博文化服务量质提升的一年,也是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一年。全市累计完成戏曲进乡村活动1631场,累计开展“四季村晚”376场;“齐舞·悦动”艺术季线上线下融合惠及500万名受众,荣膺山东省“五个大家”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典范;完成7处网红打卡地、6处旅游驿站,41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运行15条“1元公交游景点活动”线路,覆盖20余个旅游景点……
淄博,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向着旅游强市大步迈进。让近者悦、远者来,淄博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热情好客的态度,欢迎每一位到访的客人。
编辑:王磊
审核:沙红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