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实干担当 创新提升
2025-01-10 08:38:34
字号:   打印

“2024年,博山区聚焦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目标’,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拼搏实干、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征程。”1月7日,在博山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朱玉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25年,博山区将锚定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目标”不动摇,继续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深化落实“八个大会”部署要求,突出抓好“十大创新提升事项”,加力推进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生保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实干担当、创新提升,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博山落地落实。

坚持转型升级 产业质效有新飞跃

做强园区平台。坚持园区建设、招商、运营一体推进,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招商专班,引进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实现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40个以上,总投资520亿元以上。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招大引强”,聚焦主导产业、依托园区平台,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

扶持企业发展。聚力智改数转、聚力培优塑强、聚力企业纾困、聚力延链强链、聚力数实融合,加快机电泵“产业大脑”培育,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

坚持改革创新 营商环境有新引力

促进科技创新突破。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实现创新主体量质齐升。拓展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十项以上。强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力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30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外贸主体培育,持续扩大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规模。精准制定企业境外参展计划,组织50家以上企业抱团出海参加境外展会80场以上。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加大“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推动更多博山产品走出国门。用好进口贴息、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全力保订单、保市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俯下身子当好“店小二”。加大中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推动个性化金融助企产品增量扩面。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档扩容。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博山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坚持有机更新 城市品质有新提升

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展开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布局。加快推进张博铁路改造博山段工程建设,临临高速连接线实现全线通车。改造提升S231张台线、S232张鲁线、S317临历线3条省道。加力推进回迁安置、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第四代住宅”,满足群众高品质住房需求。开展智慧供热扩容延伸。全力推进市政管网自来水接入工程,持续推进城乡供水改造提升项目。

美化城乡环境。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整体提升,打造舒适、优美、满意的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白虎山路、英雄路等8条城市道路人行道,精准疏导6处潮汐市场,促使烟火气与城市文明和谐共生。打造全面、温暖、周到的物业服务品质。

优化生态环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点企业环保设备MPC技术更新,建立中小炉窑企业分级管理机制,落实社会源污染物闭环管控。开展清污混流隐患排查,削减污染物入河湖总量。加快“无废城市”建设,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有新成色

做大做强一村一业。策划实施“一村一业”项目516个,策划实施重点特色农业项目20个,拓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6家。

聚力打造和美乡村。以“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振兴,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1个,打造省级和美乡村1个。持续推进农村“五化”工程和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新建提升农村公路70公里,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面深化基层治理。严格落实村级工作标准,进一步提升村级规范化水平。完善农村资产产权交易,健全产权价值评估和流转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新型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引导具备资源优势的村(社区)开展项目共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坚持文化赋能 旅游发展有新图景

大力发展精品旅游。充分挖掘博山特色旅游资源,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更多旅游精品。推出一批演艺游、康养游、自驾游等精品线路及产品。加快景区景点品质提升,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全面焕发陶琉活力。推进琉璃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优化“一园两镇”产业布局,打造“世界琉璃之都”城市品牌。依托琉璃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琉璃供应链平台,加快陶琉工业实践基地建设。

持续拓展文化服务。完善文化场所设施,打造提升“小而美”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依托“文悦博山 乐享四季”文化品牌,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非遗民俗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坚持改善民生 幸福生活有新画卷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策划实施区镇村三级民生实事1221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区镇村三级联动、系统推进,鼓励群众、社会力量参与,凝聚形成强大合力。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运行、持久惠民。

筑牢社会保障网络。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实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办“技能兴博”职业技能大赛,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打造“博善颐养”适老化辅助器具服务站,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推动“五床联动”试点走深走实。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课堂教学规范提升行动。优化全员竞聘、高级教师提效等激励措施,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深化集团化办学、特色高中建设、学前教育提质行动,促进区域产教融合。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加强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高水平“平安博山”。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工作格局,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编辑:孔鼎
        审核:沙红翠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