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月中旬开始,银行和理财公司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市民的资金保值、增值需求。“过年有‘理’,才更有年味”“春节有‘理’指南”“蛇年纳福专属存款”……打开各大银行手机App,春节理财产品推荐广告引人注目。在线下,各个银行的营业部,专属于春节的特色存款宣传海报也随处可见。这些发售的“春节档”理财产品,大多持续至元宵节左右,包括了新春特惠理财、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等。相较于日常发售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普遍略有上浮,各个银行也推出各类优惠方式吸引市民投入。
理财产品扎堆上线
“刚好发了年终奖,我买的一款新春特惠理财,客户经理说收益率稍微高点,比平时买优惠。”春节前夕,在张店区柳泉路的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办理完业务的刘沛告诉记者,她购买的半年期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2.3%至3.1%。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早早布局春节专属理财产品。农银理财于1月16日推出“‘盈’在新年,年终奖理财攻略来送福”活动,针对活钱管理、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需求推荐了多款理财产品。工银理财推出了“新年‘薪’愿,年终奖要旺旺旺”活动,针对不同的投资需求,推荐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中短期限理财产品、长期限理财产品,以及优先股策略理财产品等。1月19日,兴银理财也于官方微信号推出了5款“迎春”系列理财产品……
“大多数人希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增值。”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因此这类理财产品对客户资金期限和用途的考量较多,主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风险等级多为R1、R2,投资期限为1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不等,“与平日同类产品相比,其收益率更高、风险等级较低、投资期限更为灵活。”
春节理财话题高
据调查,除了银行理财,余额宝、零钱通、国债逆回购是不少年轻人比较青睐的选择,他们早早地规划好了春节假期的理财攻略,以期获得额外的收益。
市民马晴晴就是其中之一。1月23日她就把银行活期账户里的资金转入了余额宝。“转晚了就无法获得假期收益了,春节前把钱转进来,放假期间无需操作,节后一回来就比别人多了好几天的收益机会,可以多赚好几杯奶茶钱。”马晴晴说。
她告诉记者,虽然一些互联网理财平台相关的宣传页面上写着“春节前转入,假期享收益”的字样,但实际上想要享有假期收益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转入资金才有效。
在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网友分享春节假期理财攻略。“根据余额宝春节假期收益规则,1月23日下午3点前转入资金,份额在假期前确认,1月24日至2月4日期间连享12天收益。”“1月24日下午3点前在零钱通转入资金,最晚1月27日开始产生收益,1月28日收益到账,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收益不间断。”“1月22日下午3点半前买入国债逆回购3天期,买3天期可享受13天收益(含假期),1月27日资金可用,然后,1月27日下午3点前,使用同笔到账资金买入短债类产品,再享8天假期收益。”……诸如此类的关于春节理财的话题浏览量高达424万元。
存款仍是主流选择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对于不少中老年人来说,定期存款仍然是主流选择,定期存款相关的宣传也被放在了银行大厅的醒目位置。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优先推荐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存款产品,同时客户经理也提醒“结构性存款保本但不保收益,如果想要确定的利息,还是存定期”。
“儿子收到了挺多红包,加上我年前取的没有用完的现金,今天一起存进去。”2月5日一早,市民胡峰就来到某城商银行,购买了春节专属存款产品,“年前就看好了这款产品,比定期的利息稍微高点,比理财保险,正好可以当做教育储备金。”
记者发现,为满足客户在春节期间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我市多家银行推出了定期存款产品:农商银行推出5万元起存的祥蛇纳福专属存款,发行时间为1月1日至1月27日,该行一万元起存的“压岁宝”发行时间为2月1日至2月28日的每周三和周五;齐商银行推出了一万元起存的春节专属存款产品,发行时间为1月17日至2月14日。这些发行时段均覆盖了小年、春节、元宵节等多个传统节日。
春节前后是居民资金较为充裕的阶段,年终奖、压岁钱集中发放提高居民投资理财需求,而存款和理财等产品作为营销客户的工具,是银行旺季营销活动的重要抓手。银行乘势而为,推出以春节或年终奖、压岁钱为主题的理财产品,有助于吸引和获取更多客户。面对各家银行名目繁多的“春节档”理财产品和存款产品,市民应如何选择?
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春节档”理财产品,其本质还是理财产品,市民应保持理性,切忌为了买而买,应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选择。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理财经验少的投资者,可选择银行定期存款、定期理财、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选择一些权益类基金或者混合类基金。 (全媒体记者颜慧)
编辑:孙鹏
审核:董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