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有怕的心态
2025-03-19 08:22:49
字号:   打印

□正岩

工作中遇到困难特别是棘手的问题,有的干部就不自觉地开始焦虑发愁、畏难打怵,甚至恐慌恐惧,“怕”字涌上心头、充斥脑子。往往事情还没干,就怕办不成做不好,就怕惹上麻烦甩不掉,就怕本事不够露马脚,就怕担风险被问责,等等。凡有此种种“怕”,思想上就会消极懈怠、行动上就会畏惧不前,“很自然地”把任务往上交、往下压、往外推、往后拖,导致一些重要工作“空转”、一些重大机遇“丧失”,进而影响了发展质效、贻误了发展时机。

怕这怕那、千怕万怕,根子在于没本事缺担当。具体来说,就是信心不足、能力不强、作风不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彻底消除怕的心态,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笑对各种困难挑战,在风雨洗礼中强筋骨、长才干。

提振精气神,坚信“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干事情,坎坷在前面,只有乐观面对,时时才有想法、处处才有办法,跨过去就赢了。比如,鲁油鲁炼项目落地开工、周村古商城景区获评5A、淄博跻身国家创新城市行列、淄博职业学院升本成功;再比如,天辰齐翔己二腈、金晶集团TCO导电膜玻璃、凯盛新材料聚醚酮酮等技术工艺填补国内空白;又比如,遨博协作机器人和纽氏达特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市场占有率均在国际国内位居前列,等等。哪一件事情都不容易,都是向着最难处攻关,才跨越了一道道沟沟坎坎。实践证明,知难不畏惧,保持昂扬的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念,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才能破除“咋也不会过去”的消极心理,才有最好的前行姿态。

练就硬功夫,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意思是说,没有一定的才能,干不了相应的事情。比如,东岳集团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突破氯碱离子膜、燃料电池膜等一批关键技术;新华医疗研发团队经过艰苦攻关、反复试验,研制出国内首台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都攻克了“卡脖子”难题,打破了国外垄断。实践证明,干事情光有一腔热情是不行的,还要具备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企业家,要在困难面前顶起来,广泛涉猎前沿知识技术,拓宽眼界视野,加快知识更新,提升专业技能,练就“几把刷子”,学会“十八般武艺”,这样干起活来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勇当奋楫者,敢于“越是艰难越向前”。当前,受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创新节拍加快、市场低迷、低价竞销、利润微薄等挑战,到了承压前行、举步维艰的境地。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不只是困难本身大小,还有看待困难的眼光长远、应对困难的办法多少。狭路相逢勇者胜,越艰难越坚韧。直面问题不避难,遇到史无前例、从来没见过的问题,敢迎敢接、敢闯敢试,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走与众不同的新路,敢破不合时宜的陈规,知难而进、向难求成。这样,一定会冲破封锁、突破重围。

事实上,人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世间没有过不去的“通天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有风有雨是常态。我们必须发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秉持“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的信心信念,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奋战,敢于乐于在磨难和逆境中前行、在困难和艰险中成长,战胜一切困难,攻破所有难关,以昂扬的状态、饱满的热情,干出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


        编辑:王磊
        审核:牛干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