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杨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预包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瞅准消费者崇尚“天然”、抵触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在产品包装上大肆标注“不添加”“零添加”等字样,以此吸引顾客的青睐。不过,随着新版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以下简称新国标)重磅发布,这一现象即将成为历史。4月9日至10日,记者跟随张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深入食品生产与销售一线,实地了解新国标在本地的落实及推进情况。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中,对消费者特别关心的“零添加”、食物过敏、盐油糖标示等内容均有明确规定。那么,淄博市面上“零添加”产品销售情况如何?新国标的出台,对执法者、生产者以及消费者有何影响?
在位于柳泉路的一家大型商超,记者发现,货架上多种品牌的酱油、醋、豆瓣酱等调味产品均有“零添加”等标识,价格也从十几元到三十几元不等。“新国标发布后,我们迅速开展了培训,严格采购审入制度,从源头把控,目前已完成在售产品的标签排查,现在正与相关生产商积极沟通。”商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对于“零添加”用语被禁,众多市民纷纷点赞。市民张先生坦言:“‘零添加’的说法太迷惑人,以后买东西还是得细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不能轻信宣传语。”对此,也有市民心存顾虑:“‘零添加’食品下架后,会不会出现其他含糊宣传?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让咱能买得清楚、买得明白。”
走进山东宝凤食品有限公司仓库,执法人员仔细查看了现存的食品包装,同时,为企业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详细讲解新国标中的关键变化点,尤其是食品标签禁用词汇这一重要内容,确保企业能够透彻理解新国标要求。
据了解,新国标在“配料强调”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严禁食品标签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词。这一变革旨在规整食品标签标识,防止企业借模糊、误导性表述误导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新国标规范食品标签,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山东宝凤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柳云霞称,短期内,企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调整包装设计、更换库存标签。但从长远看,新国标不仅能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还能让优质企业崭露头角。“我们公司将积极配合,尽快按新国标完成调整。”柳云霞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新国标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专题培训、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助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吃透新国标,确保在2027年3月16日新国标正式实施前,企业平稳过渡,食品市场秩序井然。”张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工作人员说。
编辑:孔鼎
审核:李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