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董晴晴
“一个义字坦荡心间,一个勇字挺起腰杆,见义勇为是本分,平凡之中见不凡……”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当天,市委政法委、市妇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举办淄博市见义勇为模范家庭暨巾帼英模事迹分享会。当《见义勇为之歌》的旋律响起,观众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那些平凡而闪耀的身影上。
回忆起在返乡火车上救助突发疾病乘客的场景,26岁的退役军人刘芯汝说:“听到广播寻医,我条件反射般冲了过去。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军营。救人是本能,更是刻进骨子里的军人使命,没想到平凡的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如果说军人的担当令人敬佩,那么普通母亲的勇敢则更显温情。
桓台县某酒店店长刘燕的故事中有个特别的小主角——她的女儿,那段奶声奶气的视频让全场动容:“妈妈不仅是最美的,还是大英雄!”原来,刘燕带着4岁女儿途经青银高速车祸现场时,不仅自己挺身而出,还让女儿帮忙安抚被救出孩子的情绪。如今,小姑娘逢人就讲妈妈救人的故事。这恰似一粒善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临淄区淄江中学教师高海群讲述河边救人的经历时,特别强调了见义“智”为的理念。
2023年夏天,高海群凭借专业急救知识,在湍急河水中成功救起一对情侣。当她的两名学生唱着《送你一朵小花》走上舞台送上鲜花时,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孩子们高声说:“高老师,我们也要向您学习,也做别人的太阳!“
在分享会现场,两位医护人员的讲述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医护群体见义勇为的动人篇章。
市中心医院的高艺华休息时,带女儿爬山,偶遇游客突发疾病,其当即冲上前实施心肺复苏;市第一医院的孙红霞在街头凭借丰富经验,用专业手法成功抢救被糖果卡住喉咙的幼童……
她们是医护人员见义勇为的代表,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生命危急时刻来临,她们都会挺身而出。
此时,屏幕上播放的李效训家庭短片让在场观众红了眼眶。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9年间3次救人:李效训两次救人,大儿子李松林在苏州跳水救人,小儿子李海林15岁就跟随父亲参与救援。“千言万语,不如一次行动。”李效训朴实的话语里,藏着最动人的家风传承。
“值此国际家庭日,我们要以李效训家庭为榜样,传承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弘扬社会正气,为塑造‘人好物美心齐’的淄博城市品格,增添最为温暖的亮丽底色。”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成文说。
这些感人事迹的背后,是我市多年来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韩国祥介绍:“淄博市于2005年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是全省最早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城市之一。迄今为止,我市先后有4人获国家级表彰,35名个人、8个群体(123人)获省级表彰,622名个人、71个群体(435人)获市级表彰,其中119名女性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活动现场,与会领导为淄博市见义勇为巾帼志愿服务队授旗,并为见义勇为巾帼英模和模范家庭代表发放了慰问金。志愿者代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持续打造‘正气淄博’品牌”的倡议在会场回荡。分享会在《凡人善举》歌声中落下帷幕。
淄博,那些深藏在市井烟火里的凡人善举,那些代代相传的家风故事,照亮了整座城市的星空。
编辑:张剑
审核: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