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临淄区朱台镇:文明花开 满城芬芳
2025-06-10 08:34:16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崔晓蕾

47平方公里辖区繁荣兴盛,33个行政村风景靓丽,3.6万人民安居乐业……仲夏时节,踏入临淄区朱台镇,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乡村文明新风尚在这里尽情流淌,文明气息迎面而来。

在最近公布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朱台镇与其辖内西单村入列,文明之风如甘甜的泉水,沁入“富美新朱台”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乡村振兴政策好,朱台百姓干劲高,共同富裕不是梦,真妙!”在罗家村文化广场,村民们自编自演的三句半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上空。而这样精彩的宣讲活动,在朱台镇的各个村庄早已成为常态。

2023年以来,朱台镇打造了“理响朱台”宣讲品牌,立足基层党员、青少年、农民等需求,组建了6支宣讲队。宣讲员们摒弃枯燥的说教,用亲切的方言土语、朗朗上口的戏剧快板等形式,将党的声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村民,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落地生根。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和厚重底色,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朱台镇始终秉持“破旧俗、树新风、扶正气、立规矩”的理念,目前,全镇33个村都量身定制了“红十条”村规民约,推广白事简办“八建议八提倡”,建成公益性公墓30处、文明积分超市30余家。

同时,建立了2处新时代美德健康示范基地,评选出1710名“身边好人”和1600余户“美在家庭”标兵,还培育出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好人”等众多先进个人。这些身边的榜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人事迹,向村民们传递着正能量,讲述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朱台镇以全国文明镇创建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目前,全镇已拥有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村7个。同时,探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头雁”村5个、“强雁”村9个、“雏雁”村19个,充分调动基层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软实力和坚实的硬支撑。

在朱台镇王营村的厨房设备产业园里,王学勇的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作为一名来自江苏的创业者,这里早已成为他兴业宜居的第二故乡。

2011年,王学勇在王营村租下一处五六百平方米的厂房,雇了几个工人生产厨房设备,当时年产值约200万元。“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但这里的人对我们格外照顾,前几年,我还在村里光荣地入了党。”说起这些,王学勇难掩激动之情。

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王学勇陆续租下七八个厂房,公司年产值也逼近1亿元。“镇上规划了产业园,说我可以在产业园里自己建厂房。”听到这个好消息,王学勇毫不犹豫地租下了现在的场地。“我们的订单越来越多,这里有1万多平方米,这下我就能安心扩大生产了。”王学勇满怀信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吸引了众多像王学勇这样的创业者前来投资兴业。2024年,朱台镇规上工业总产值94.6亿元,同比增长7%,税收2.43亿元,同比增长3.72%,实现了三年连续增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从农业强镇到产业强镇,再到全国文明镇,朱台镇的蝶变印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向奔赴”的力量。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朱台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朱台镇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里,时时讲文明、处处崇道德、事事见和谐,文明的花朵尽情绽放,散发着满城芬芳,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编辑:孔鼎
        审核:李海容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