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厚新 崔晓蕾
既要“群山”连绵,又要“高峰”耸立。在周村区,一大批中小企业不断向下深挖、向上生长,生动讲述着一个个掘金细分市场的鲜活故事。
“我们最近刚往美国发了一批货,虽然关税政策还存在变数,但我们仍旧十分看好益生菌行业。”在位于周村经济开发区的威凯海思(山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凯海思),总经理王永平言语中透着满满的自信。
据王永平介绍,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然而从整个大健康产业的维度来看,它却是不折不扣的细分市场。目前,包括威凯海思在内,全省仅有3家益生菌生产企业。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常温下基本难以存活。为了让益生菌“平安”到达人体肠道,需对其进行包埋和冻干处理。这两项技术,正是威凯海思不断做大做强的“看家本领”。
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以及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紧密产学研合作,威凯海思已先后筛选分离出100余种明星菌株,益生菌冻干粉活菌数达到1万亿/克以上,益生菌发酵成功率和收得率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024年11月份,省内最大的益生菌冻干粉项目——威凯海思年产1000吨益生菌冻干粉项目竣工投产,未来将助力企业实现年产益生菌冻干粉1000吨、益生菌小条10亿条,益生菌及复合产品产能将跃居全省第一、国内前三,成为带动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生力“菌”。
对于老工业区而言,“汽车再制造”是周村区一条崭新的细分赛道。在这条赛道上,淄博宝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达公司)处于领跑者地位。
拆解、清洗、测试、装配……在宝达公司投资建设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园项目现场,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我们这个项目投产后,市场好于预期,订单需求旺盛。为了抢抓市场机遇,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赶订单、抢进度。”宝达公司总经理陈松山表示。
据介绍,随着新一轮报废周期来临,汽车拆解再利用产业“风口”已至。宝达公司实施的项目旨在将废旧汽车中的铝、橡胶、玻璃等进行回收利用,对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并逐步延伸至整车再制造领域,与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与生产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的优势显而易见。陈松山告诉记者,回收废旧汽车进行再制造,可节省50%的成本、60%的能耗和70%的原材料,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部分质量参数甚至媲美原厂标准。
承上启下,是宝达公司领跑国内汽车再制造细分赛道的最大优势。在产业链上游,通过与一汽、重汽等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稳定获取报废车辆及核心零部件;在产业链下游,构建起覆盖30个国家的全球销售网络,产品远销俄罗斯、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宝达公司已具备年拆解报废车辆2万辆、变速箱5000台、整车装配3000辆的产能,综合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成为全国商用车整车及零部件再制造领域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企业。
国内耐火材料行业竞争激烈,如何在这片市场占得先机?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岳新材料)给出的答案是:把“一块砖”做到极致。
“这可不是普通的砖,是我们研发多年才成功的高价值铝硅系耐火材料。”在嘉岳新材料的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毕文岳告诉记者,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耐火砖属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广泛应用于铝硅系新材料高端市场及国防、航空航天、功能陶瓷等高精尖领域,是撑起钢铁生产、军工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四梁八柱”。
据介绍,目前嘉岳新材料在焦化和碳素行业等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特种低蠕变莫来石生产技术更是一骑绝尘,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航空航天部件的生产都依赖这种新型耐火材料。
能在关乎国之重器的产业领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嘉岳新材料靠的是驰而不息的技术创新。企业与中冶焦耐研究院、东华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提供了智力支撑。目前,嘉岳新材料已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不仅技术领先,而且绿色低碳。由嘉岳新材料实施的16万吨/年节能环保型铝硅新材料项目、环保节能智慧工厂提升改造项目,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通过更新窑炉,天然气用量大幅减少,改造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同行业降低25%,污染物减少排放约28%。
近年来,周村区着力破除“有群山无高峰”的企业发展瓶颈,围绕深挖细分市场,全力引导企业精耕细作、做优做强。目前,已成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
编辑:张剑
审核:刘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