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中暑”公交车疗伤的“医生”
2025-06-19 08:14:55
字号:   打印

□ 记者 刘洋

6月17日清晨,阳光还带着些许温柔,淄博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车辆维修分公司修理车间里,阎丙钊已经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这天是他值班抢修外勤的日子,从早上6点至晚上9点,他和同事们要随时为当日“中暑”的公交车“待命”。

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昨天遗留的“小麻烦”。公交车长报修车辆续航里程低,阎丙钊化身“车辆医生”,借助电脑精准诊断,很快锁定了“元凶”:一号电箱28号单体电压低。他熟练地拆解电箱,开始为电压进行均衡匹配,指尖在精密的电路板上熟练操作,不一会儿,从他脸上滴落的汗水就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小滩水渍。

上午10点2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车间忙碌的节奏。正在运营的139路公交车在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罢了工”,阎丙钊和同事们迅速背上工具包跃上抢修车,此时室外温度已达33℃。15分钟后,139路公交车长在蒸腾热浪中望见他的身影,如释重负地说:“阎师傅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阎丙钊顾不得搭话,俯身排查后发现是后部保险盒内一个短路烧毁的保险丝“作祟”。在滚烫的金属部件间,他屏息凝神,灵巧地更换上新保险丝,短短20分钟,公交车便重新“活力满满”地投入运营。

返回车间后,阎丙钊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一辆公交车显示驱动电机异响,他二话不说,麻利地将车辆开上地沟,自己则钻进狭窄闷热的地沟里。地沟的温度比外面要高很多,就像一个“大蒸笼”。螺栓、传动系统间隙……每个部件都要经历一遍他的“望闻问切”。当确认电机内部故障后,他麻利地拆卸、更换、调试,汗水在地面洇出深色水痕,工装后背结出盐霜。

下午3点,太阳正毒。阎丙钊在给一辆报修空调故障的公交车“把脉”,刚爬上车顶,热浪扑面而来。车顶在太阳的炙烤下,温度高达50℃至60℃,踩上去都能感觉到烫脚。他强忍着高温,检查制冷剂压力,启动空调时发现有一个冷凝器风扇“罢工”。测量供电正常后,他熟练地更换新的冷凝器风机。当凉爽的风重新从车内吹出,阎丙钊的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此时的他,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暮色渐浓,维修车间依然灯火通明。阎丙钊正为最后一辆公交车细致收尾,工装已悄然更换数件。“我们快一秒修好,乘客就少受一秒热。车凉快了,乘客舒服,我们也高兴。”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阎丙钊处理了一个又一个车辆故障,如同守护城市动脉的“车辆医生”。

在这个酷热的夏天,还有许多像阎丙钊这样的公交车维修工,他们在高温中默默坚守,用汗水绘就城市中最美的风景线,为市民出行撑起一片清凉与便捷。


        编辑:张剑
        审核:刘峻峰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