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翠:真正的善意是成就对方
2025-06-27 08:29:16
字号:   打印

□记者 伊茂林

2024年12月31日,开心麻花国内首部旅游演艺作品《奇幻聊斋》在淄博红叶柿岩水上剧场迎来首批观众。此后,一直受到众多游客的追捧。

《奇幻聊斋》为观众讲述了一段跨越仙凡的动人故事:夜幕降临,舞台上雷霆轰鸣,电光如银蛇般肆意游走。剧中人物王元丰之父王大人在回家途中,见到一只被雷霆击中的狐狸,皮毛焦糊,哀鸣不已。王大人心生怜悯,设法救助了狐狸。狐狸死里逃生,感激地看了王大人一眼便消失在夜色中。

时光匆匆,转眼16年过去了,一位妙龄少女出现在王家。原来,王大人救助的那只狐狸是狐仙,这个妙龄少女是那个狐仙的女儿,名叫小翠。今天,我们就讲讲小翠的故事。

故事:痴傻的元丰 报恩的小翠

话说有一位王大人,官任太常寺卿。他年轻时曾无意中救助一只狐狸躲过一次劫难。王大人的儿子王元丰自幼痴傻,快20岁了还没人提亲。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带着女儿小翠登门求宿,见王家宅第宽敞,便愿将女儿许配元丰。王大人虽然不清楚这突然来的惊喜是怎么回事,但见小翠十六七岁,明眸皓齿、顾盼生辉,就允下了这门婚事。

小翠嫁到王家后十分顽皮,常与元丰穿上官服戏耍。她让元丰穿上龙袍扮皇帝,自己扮宰相,引得大家哄笑。王大人斥责小翠不知礼数,她却吐舌扮鬼脸,躲在元丰身后嬉笑。

王大人与同僚王给谏不和。有一天,王给谏路过王家,看到元丰身着龙袍,认定王大人有谋逆之心,准备上奏弹劾。小翠听说后,立即将元丰的脸画成霸王脸谱,王给谏再看时,只当是两个孩童胡闹,弹劾之事不了了之。

不久,小翠又闯下大祸。她与元丰在屋内玩球,球误中王大人额头。王大人气得浑身发抖,举起拐杖要打小翠。小翠却笑着躲到婆婆身后,还将粉团抛在公公王大人脸上。

有一天,小翠为丈夫元丰沐浴,将他放入大瓮,架火慢烧。王大人夫妇听见儿子惨叫,慌忙跑了过来,只见元丰面色红润,和正常人一样说话交流,往日痴傻的样子不见了。王大人夫妇喜出望外,对小翠的态度渐渐好转。

好景不长,王给谏抓住王大人的把柄,弹劾他贪污。王大人入狱,家产被抄。小翠拿出多年的积蓄,又变卖首饰,仍无济于事。小翠让元丰在家等候,自己独自出门。三天后,小翠回来,告知事情已解决。原来,小翠扮成宰相模样,伪造密信,打乱了王给谏的弹劾计划,王大人得以无罪释放。

出人意料的事总在不经意间发生。有一次,小翠失手打碎了王家一只珍贵的玉瓶,王夫人非常心痛,斥责了小翠。小翠有点生气地说:“我在你家,保全的不是一只玉瓶。”她拉着元丰的手回到房中,向元丰深深一拜,说:“我和你缘分已尽,我要走了。”

小翠离去后,王夫人为儿子元丰另娶钟氏为妻。元丰将小翠的画像挂在房中,睹新人、念旧人,常对着画像落泪。半年后的一个夜晚,元丰忽然听到屋中有笑声,竟是小翠坐在灯下。元丰又惊又喜,小翠却说:“你的新娘子快来了,我要离开了。”话音未落,便消失在门外。

解析:对报恩主题的彻底改写

《聊斋志异》中的小翠,如同一滴胭脂滴入墨池,在正统的伦理纲常中晕染成一片惊心动魄的异色。她看似为报恩而来,却以一场场颠覆性的闹剧,揭开了王家体面门楣下那些虚伪与僵滞的幕布。

小翠的到来,首先搅动了王家死水般的家庭秩序。当王大人盛怒中举起拐杖,小翠却轻巧地变作哭泣,将庄严的惩戒化为一场可笑的滑稽剧。小翠肆意涂抹王大人的脸,将父权尊严涂抹得面目全非。小翠的恶作剧,如针一样戳破了王家威严的面具,露出的不过是苍白脆弱的空虚。

小翠嫁入王家,选择的是痴傻的元丰。表面看,她似在履行报恩的承诺,然而细观其行径,她让元丰做马,任其风雨中奔跑,又将元丰埋入热沙中、放入热水中。这些举动近乎虐待,远超“报恩”的常理边界。然而,正是这些非常规手段,让元丰的痴愚竟冰消雪融。

小翠以近乎残酷的烈火,熔化了盘踞在元丰精神上的顽冰,这份“恩”的偿还,以灵魂的唤醒为至高境界,将“痴”的沉疴连根拔起,其方式惊世骇俗,却直达生命复苏的本质。

最令人深思的是,小翠最终抽身而去。当元丰的父母因玉瓶破碎而指责小翠时,她看透了这锦绣华服下庸俗的灵魂。王家所珍视的、所痛惜的,不过是那些冰冷易碎的器物,是附着其上的浮华虚荣。小翠戳穿了这些虚伪的体面,以决绝的离开宣告,她报的恩,是唤醒沉睡的灵性,而非助长虚妄的“体面”苟延残喘。

小翠的报恩,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颠覆。她如一面奇异镜子,照出王家道貌岸然背后的虚伪和平庸,更照见了人性复苏的艰难和可贵。小翠对“恩”之意义的彻底改写,超越了一般的偿还,指向灵魂的觉醒。

这份恩情,最终在“笑破”二字里得到升华。小翠笑破了玉瓶的华而不实,笑破了王家体面的不堪一击,更笑破了世人眼中固化的价值和局限。小翠的消失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完成,她已将一个可能的新世界悄然种在了元丰心里。

启示:成就对方的独立和强大

《聊斋志异》中的小翠,以其自由不羁的灵魂、纯粹真挚的情感和独特新奇的报恩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审视自我的全新视角,在当代社会依然闪耀着动人光彩。

小翠超越世俗礼教的自由天性,为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提供了突破思维定式、追寻内心真实的启示。人们常被规则、标准和他人期待所束缚,如同困在无形牢笼中。小翠初入王家时,与痴傻的元丰戏耍,面对长辈斥责仍保持自我。这种不被外界定义的自由精神,提醒人们不必盲目迎合世俗的所谓标准,应敢于释放个性,以独特的方式探索生活的可能性。当遭遇困境或人生难题时,我们不妨学学小翠,跳出常规思维,或许就能找到化解危机的新路径,就像她用“胡闹”妆容化解家族大祸一样,以看似荒诞的方式实现破局。

小翠受母命来到王家,没有将报恩视为机械的任务,而是将王家视为自己的家,将自由、聪慧和深情融入其中。这种态度提醒人们,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社会,都应心怀感恩,主动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需要投入真心,以实际行动去关怀和付出。

玉瓶清脆的碎裂声,穿越时空在当代回响。真正的价值不在易碎的器物,而在个体灵魂的觉醒。小翠以狐仙女儿的慧眼看到,人类最深的困境,往往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被自己铸造的“玉瓶”所禁锢而不自知。

小翠医治元丰的痴愚,绝非仅止于恢复其世俗意义上的“正常”,而是以近乎虐待的方式,将他从蒙昧的牢笼中彻底解放出来。元丰最终有清醒的认知能力,正是小翠赋予的最珍贵的礼物。现实生活中,多少人沦为“元丰式”的存在,看似清醒,实则被偏见、情绪与算法所裹挟而陷入另一种“痴”。小翠故事的启示在于,真正的报偿,其终极意义是赋予个体穿透表象、独立思考、清醒判断的能力,这远胜任何物质的赠予或表面的扶助。

小翠的抽身而去,是对功利主义报偿观的超越。她不为世俗的感恩戴德所羁绊,当使命完成便飘然隐去,留下一个被唤醒却不再依赖她的元丰。在讲究即时反馈和量化回报的今天,这种无求的“报恩”显得更加高贵。慈善常沦为自我满足的道德表演,人际互助也常演变为情感绑架的筹码。小翠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善意,其最高境界是成就对方的独立和强大,而非制造新的依附关系;最高尚的付出,在于不要求被看见、被铭记、被回报。最后,我们以这样的判词结束对小翠的讲述:

踏碎九霄乘赤霭,人间风雨掌中裁。

戏妆点化痴儿智,妙策惊回奸佞猜。

施惠何须镌史册,济危岂为筑亭台。

但教明月长相伴,自在云程破浪来。


        编辑:王磊
        审核:伊茂林
关于本站 | 媒体合作 | 广告刊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鲁ICP备05024485号-11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